紫颊直嘴太阳鸟

Anthreptes singalensis   Gmelin
   

  234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云南亚种)
雄性成鸟(老):上体包括两翅中、小覆羽金属绿;尾羽黑褐,具金属绿羽缘;飞羽、初级覆羽概褐黑,微有紫色反光;眼先黑;颊和耳羽铜紫色,具金属光泽;其后下方有一金属紫色的短纵纹、颏、喉及胸均呈锈色;腹部以次柠檬黄;翅下覆羽白而微沾黄色。
一般雄性成鸟与老成鸟相似。但腰羽橄榄黄染绿;外侧尾羽具橄榄黄羽缘;飞羽、初级覆羽以及大覆羽概外缘以橄榄黄。
雌性成鸟:上体暗橄榄绿;翅、尾暗褐,外缘以橄榄黄;头侧与上体相似,多染以灰褐色,自颏至胸较雄鸟浅淡;下体绿黄色不如雄鸟鲜亮。
幼鸟(雄性):3月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标本,头、颈以及中、小覆羽暗灰褐;腰、尾上覆羽暗橄榄黄染绿;头顶前部、颈侧和肩散有具金属光泽的绿色羽片;飞羽、初级覆羽、大覆羽及尾羽暗褐,概缘以橄榄黄;喉微渲染以淡锈黄色;喉侧和下胸稍深;下体淡绿黄;体侧缀灰。
虹膜棕红;嘴黑;跗蹠黄绿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 7,8,9,9 100-125 125-14.5 515-54 43-47.5 16.5-17.5
一,7 一,104. 一,13.5. 49.5.50. 39.5.41. 16,17,
♀♀(4) 7,8 106,109 14,14 50.5,52.5 41,42.5 17.5,18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雄鸟上体暗绿,具金属光泽;脸褐红;喉、胸锈色;下体黄色。雌鸟上体橄榄绿;下体较雄鸟浅;脸与上体相似。

大小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 7,8,9,9 100-125 125-14.5 515-54 43-47.5 16.5-17.5
一,7 一,104. 一,13.5. 49.5.50. 39.5.41. 16,17,
♀♀(4) 7,8 106,109 14,14 50.5,52.5 41,42.5 17.5,18

生物学

生态 这是一种热带的鸟类。迄今仅见于云南约北纬22“以南。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常绿阔叶林,或江畔寨边的丛林间,但不常见。性活跃,能在花朵上方凌空不断地鼓翅吸取花中蜜汁为食,也捕食昆虫。
1960年3月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采得一只雄性幼鸟,飞羽已换全;上、下体均有明显换羽痕迹,上体旧羽下可见有金属绿的羽芽;胸部有出鞘的锈色新羽。

生境信息

生态 这是一种热带的鸟类。迄今仅见于云南约北纬22“以南。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常绿阔叶林,或江畔寨边的丛林间,但不常见。性活跃,能在花朵上方凌空不断地鼓翅吸取花中蜜汁为食,也捕食昆虫。
1960年3月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采得一只雄性幼鸟,飞羽已换全;上、下体均有明显换羽痕迹,上体旧羽下可见有金属绿的羽芽;胸部有出鞘的锈色新羽。

海拔范围

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常绿阔叶林,或江畔寨边的丛林间,但不常见。

国外分布

尼泊尔东部、孟加拉、东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紫颊直嘴太阳鸟嘴缘先端无锯齿,舌尖分叉成簇,生活习性如喜集群等均似绣眼鸟,但繁殖习性却又象太阳鸟。因而卡巴尼斯(1850)曾将它立一属为Chalcoparia;而贝克(1926)更将其列为独立的科Chalcoparidae,紫颊直嘴太阳鸟则为本科唯一属Cha-lcoparia的仅有种。但紫颊直嘴太阳鸟不仅在羽色上因具有金属光泽的特点与太阳鸟科许多属鸟类相似,尤以繁殖习性和生态习性与其它的太阳鸟颇接近(德拉科,1944),只是嘴缘先端无细锯齿,故以归属本科下为独立的一个属为宜。
亚种分化 紫颊直嘴太阳鸟共有11个亚种。分布在我国的为云南亚种(koratensis),喉部锈色与下体的黄色分界明显,与分布在缅甸,泰国北部等地的assamensis两色分界不明显有别。